《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在京举办《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暨新书首发式。

《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之一,是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立足旅游科学前沿,贴近行业产业实际,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首次发布对中国旅游产业三大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年度报告。该报告对2011年度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中国旅游业发展热点、旅游产业运行态势、旅游业竞争力评价和产业对策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此外,报告还特别针对中国旅游人力资源现状、旅游标准化及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

课题组借助专业地理空间分析平台ArcGIS,建构起一个“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信息数据库”,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30多万个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客观反映和刻画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并将分析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由此得出了一批既能够反映中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又对未来旅游业发展具有启发性的研究结论。

《发展报告》表明,2011年中国旅游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旅游大国特征日益凸显。国内旅游人数高达26.4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2011年中国大陆共接待国际游客1.35亿,国际入境游客规模从1990年的第12位跃升至全球第3位,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2011年中国出境规模已经达7025万人次之众;出境旅游消费国际旅游支出总额高达726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三位。报告也指出,中国旅游产业属性正在转型中不断升级,产业体系培育日趋多元,旅游市场开拓逐渐有序深化。

《发展报告》对2011年度住宿接待业、旅游景区(点)、旅行社三大行业的数量规模、质量等级、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报告研究发现,中国旅游的三大行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其地区差异仍十分明显。其中,酒店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空间发展不均衡;景区等级呈现“钟型”格局,空间分布不均,景区经营效益发展存在空间性差异;旅行社产业向东集聚态势明显,区内差异显著。

为了清晰地展现各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并为推动各地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发展报告》探索制定了一套省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并通过量化计算,得出全国31个省(区、市)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序。该评价体系在思路较以往的评价更加全面、系统、客观,更能体现时代要求。将过去排序主要关注旅游人次、收入的多少,拓展到关注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环境,关注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人”。在选取指标时,不仅充分考虑了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综合性,而且考虑了发展的可成长性和可持续性,既注重努力展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硬实力,也注重充分彰显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软实力。

《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五位省市(区)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天津。其中:现实旅游竞争力前十五位省市(区)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辽宁、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潜在旅游竞争力前十五位省市(区)是北京、广东、上海、山东、辽宁、浙江、江苏、重庆、湖南、四川、河北、海南、湖北、天津、山西;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前十五位省市(区)依次是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天津、山东、福建、陕西、辽宁、重庆、河南、湖北、海南、云南。

《发展报告》还综合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在法规建设、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式转变、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能力、旅游人才等领域中的现存问题,分别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指导性对策建议和产业层面的支撑性对策建议。该《发展报告》为人们理解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理性的视角,是提升学术研究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成立于2010年6月,是经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批准,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旅游局共同领导,面向华中地区、开放式的旅游专业化研究机构;是凝聚各方力量,为深入开展旅游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研究,搭建起“官、产、研”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新型学术平台。据介绍,今后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每年将发布一份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