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蹭热度”还是“真变革”?“创未来”创业沙龙金融科技干货整理




中国上海 2017年10月24日 /ChinaNewswire.com/ 今年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正式发布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蚂蚁佐罗),开放全球领先的金融级生物识别技术能力。ZOLOZ将帮助用户在数字时代解决“你是谁”的身份识别问题。前不久,支付宝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其背后是ZOLOZ提供的金融级人脸识别技术。

当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刺激持续消减,是科技驱动产业步入崭新的纪元。这场变革让金融行业内既弥漫着寻找方向的焦虑迷茫,也充满了撬动未来的兴奋期待。那么,金融科技究竟是什么?它何以使投资者趋之若鹜?五年后,金融业态又呈现出什么模样?近期,在中欧众创平台主办的“创未来”创业沙龙第十一场金融科技上,中欧金融学教授芮萌、金融与科技领域创业者及知名高管,为你解读金融科技的现状与未来。

什么是金融科技?

去年业界还在谈论“互联网金融”,今年已变成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与金融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首先要从金融科技的定义说起。

芮萌教授认为,从字面意义来看,可以简单地将金融科技理解为“科技+金融”或“金融+科技”,后者更为普遍。其中,科技主要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它们与传统金融服务叠加而产生的新型金融业态,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科技。

京东金融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马骥认为,金融科技是基于金融本质,以技术为手段、数据为基础的企业服务。它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对场景和用户的理解、创新的意识和对前沿技术的投入。京东金融是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它用数据做风控,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用户身份和行为,目前在深度学习、生物识别等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沿。

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肉眼可见,短短几年内,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就增加了74倍。这也与国内的金融大环境有关。PINTEC集团副总裁董浩表示,中国的金融业是一个“大政府小市场”的生态环境,金融机构相比国外,更多受惠于牌照红利,但缺乏下沉服务至广大个人用户的能力。正是这种背景给了创业者更多的机会,通过打造金融生态的“毛细血管”,助力金融机构通过科技能力,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差异化金融服务。

但是这并不代表金融科技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业。芮萌教授认为,目前1.0版的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信息和信用,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识别风险、对风险定价。目前,即使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交易的范围、人数、金额、环境等,但仍未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它只是销售渠道意义上的一个创新,但其产品结构和设计,与银行、保险、资本市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对金融科技来说,金融仍是不变的本质,变的是技术的革新。

金融科技如何改变金融业?

科技的优势不言而喻。平安普惠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倪荣庆表示,在借贷业务领域,科技可以“使风险和体验的跷跷板达到平衡”。从规避风险来说,声纹识别、人脸识别、微表情等生物技术识别能够解决身份识别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多方验证与大数据的逻辑推导,能保证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判断出可能存在的欺诈情况。从客户体验来说,大量的数据与测试更容易找出定价和额度方面的规律,进一步细分客群,做到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

京东金融马骥坦言,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手段,今天的金融科技企业试图深度连接金融机构,真正深入到其核心业务流程中。

伴随着科技与传统金融服务的结合,金融科技带来的自然是金融服务的创新。芮萌教授指出,新的金融模式陆续出现,其优点在于边际成本不断降低,效率则日益提高。这样就能够服务到更多长尾的客户,去满足普通个人、家庭乃至中小企业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同样提到了这一点。他坦言,P2P的核心是连接——互联网极大增强了任意两点间连接的可能性,并且降低了连接的成本,从而使传统树状结构演变成了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P2P的价值在于需求对接,能满足个人理财需求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于阳光化,市场能够保留精华,去其糟粕;在于利率的市场化,让中国的实体经济、民营经济能有一个更好的融资渠道。

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标准化产品不同,在金融科技领域,由用户需求引导供给,这就催生了场景式的金融服务。例如,蚂蚁金服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金融生态: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等其实是横跨支付、理财、融资、保险、证券、征信的一个综合体。而在可见的业态模式变化之外,芮萌教授认为更加重要的改变在于意识形态和精神的创新。市场的参与者将更加大众化,金融科技是一种更加民主化的、而非少数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

金融科技的未来如何?

芮萌教授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金融产品一定是简单化、去中介化、普惠化的。未来2.0版本的金融科技,或许将抛开传统金融需要信息、信任、中介的本质要素,进行彻底颠覆。这样的场景在保险领域已可见一斑。例如,汽车保险方面有了UBI,即驾驶行为的保险,这是基于车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的保险应用,它的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又如P2P保险,亦即互相保险,“抗癌公社”的会员通过支付工具以及支付宝的实名认证,能够从捐助人直接触达受捐人,不再需要中介。这显然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式改变。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区块链技术。它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非对称加密、智能的合约等特征:通过分布式的记账,形成了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它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了信任问题,从而抛开中介、直接创造了信用;密码学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非对称的加密,则使参与者更容易达成共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很多,包括支付、贸易金融、数字货币、期权、债券、众筹、风控、征信等,前景可期。

金融科技VS科技金融

在芮萌教授看来,谁是蚂蚁、谁是大象,尚无定论。金融机构有垄断性的线下能力、专业的金融能力、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雄厚的客户资源;而互联网企业对场景、用户的理解更精准,前沿技术的投入更大。未来格局如何,谁也无法预见。不过,现有事实是,BAT与四家银行都已签约,形成了互相借力的局面,这是或许是一个发展方向。

未来,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二者可能将从博弈走向融合。芮萌教授强调,最终无论格局如何改变,深刻理解人的欲望和人性,敬畏金融的本质,拥抱新的技术和理念,是迷雾中不变的星光。

更多精彩

体育是一个悠久古老的行业,中国的体育市场产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行至2017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端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崛起、新一代消费者习惯的更迭、全民运动文娱消费升级等颠覆性力量交汇在一起,大量创业与投资的机会正在深刻影响着体育产业的走向。“跨界融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质。新的组合带来新的可能,也带来新商业模式的撞击。11月10日,中欧众创平台力邀中欧教授、体育产业与其跨界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共聚一堂,聚焦时下备受关注的跨界案例,发掘投资与运营新模式,共话体育产业发展未来。

报名链接:http://eventcentre.ceibs.edu.cn/web/event/112214

关于中欧众创平台
中欧众创平台于2015年10月24日成立,该平台将利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强大的教学和研究力量,开展创业教学,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服务。






Source: CEI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