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都外向又大方?來聊聊內向的力量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外向者的個性在美國社會中相對吃香,畢竟美國文化有時跟大吵大鬧畫上等號,從小到大最受歡迎的同學在美國班級中不是好學生,而是瘋學生,喝酒趴踢瞌藥沒有最狂只有更狂。除此之外,美國也強調積極主動,你不只一次看到文章說在美國就得敢秀敢講敢膨風,最好有把三分說成十分功力,這樣加薪升官發財一定就是你而不是隔壁的白人。 每次看到這樣的言論都讓我感到頭痛,先不說白人比亞裔更容易得到升遷是因為種族優勢,我同意積極爭取薪資捍衛權利的確是在美國職場走跳的重要方針,但這絕不是建築在外放的敢秀敢講而已。我倒認為,美國文化注重認清「你是誰」,無論個性樣貌膚色,都該想辦法找出並善用自身優點。如果今天你的個性害羞內向卻善於觀察,要求你一股腦跟著其他人開趴喝酒,最終結果也只會讓你彆扭不自在,更別提升官發財。 外向者藉由在人群中相處找到能量,內向型則藉由獨處激發潛力,像是光譜兩端。電影小說男主角往往是桀傲不遜的冒險者,很多時候憑一股腦衝勁就征服眾人。外向型的美國總統也往往在歷史定位中被認定更有魅力,比如柯林頓和甘迺迪。因此在美國社會中,從小就教導小孩努力展現外向外露的自己,從趴踢舞會到運動都是如此。 但是在美國走跳一定要外向嗎?我倒不這麼認為。 Susan Cain是名哈佛律師,撰寫了紐時暢銷著作《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