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之後的中國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作者|馮客(Frank Dikötter) 譯者|蕭葉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4/02/01 中國看似走出文革的混亂,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奇蹟; 有專家主張經濟改革必將帶動政治改革,中共會堅定不移地走向民主。 此一經濟奇蹟的真實性如何?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在政府追求表面數字成長、祭出荒謬政策的同時, 一般人民如何被壓迫、犧牲、反抗或掙扎求生存? 中國又如何一步步朝向更加專制獨裁的方向發展? 諸般假象由最勇於揭露真相、筆力最健的中國史學家馮客一一戳破! 唯有認清這一切,我們才能更加理解那段歷史。 內容節錄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第七章 運用資本主義工具建設社會主義(一九九二-一九九六) 在距離福建海岸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建在島上的海上堡壘——金門。與北面的馬祖一樣,這個離島也屬於臺灣的一部分。幾十年來,金門和馬祖一直是臺灣與大陸對峙的前沿,島上建有掩體、堡壘、碉堡和機槍哨所,常年駐紮數千守軍。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八年,大陸兩次砲擊金門和馬祖,企圖把島上的國民黨軍隊趕回往東一百五十公里的臺灣。在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爆發的第二次臺海危機期間,大陸發射上萬發砲彈,艾森豪政府因此決定派兵增援駐守在南海的太平洋第七艦隊。此後,大陸對臺灣雙管齊下,時而砲擊,時而呼籲統一,但都未能奏效。 一九七一年,臺灣在聯合國的席位由北京取代,同時美國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接觸。大陸對臺灣的調門也隨之改變。一九七四年,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表示,中國優先考慮和平統一臺灣,但絕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他警告臺灣不要宣布獨立,同時以西藏為例,說一旦臺灣完全解放,就會逐步融入中國。一九八二年,鄧再次提出警告,並提出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一九八五年,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公開表示,美國是祖國統一的主要障礙,有朝一日,等中國擁有現代化軍隊,就可以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