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蕴机遇 公益欲转型

中国上海 (2009年04月14日) /新闻稿 - Xinwengao.com/ — 在2009年的经济形势之下,金融“危机”是否对NGO的发展也造成了冲击?现实的“危险”之中是否也蕴含着发展“机遇”?这些问题都在刚刚圆满结束的首届民间公益组织论坛中得到了解答。此次论坛在浦东市民中心召开,由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赛扶团队协办,得到了浦东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心与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支持。数十家民间公益组织、基金会以及企业代表集聚于此,共商公益组织的未来发展之路。

民间公益组织论坛旨在构建一个多方平台,邀请知名企业代表、民间公益组织代表、相关媒体人士以及20余家NGO,在分享自身经验、提出专业建议、畅谈发展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NGO的发展。

论坛历时六个小时,分为经验分享、展示交流、头脑风暴三个环节,各方代表就民间公益组织究竟是“找钱”还是“赚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是以基金会或企业的资金为基础,还是按照社会企业的模式进行发展,在场的代表都表达了独到的见解。

机遇大于危机
“对于NGO而言,目前其实是机遇大于危机。”NPI副主任丁立女士认为如今恰是草根NGO练内功、觅机遇、寻发展的调整期,逆势上扬并非不可能。“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而许多矛盾是政府和企业所无法覆盖的。NGO恰好可以成为社会上的特殊力量,去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担负社会责任。”

创立自我品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胜先生从自身经验分析了NGO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与解决之道。他将解决之道概括为“定位是募集资金的前提,匹配是募集资金的关键,效益是募集资金的检验”。“NGO需要创立自我标签,让自己成为一个品牌。NGO应该定位于独特视角审视和社会力量推动,逐渐形成公信力。NGO要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成果是什么?”

公益也要商业化运作
在头脑风暴中,多位嘉宾达成共识,认为不该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观念,即公益不能通过自身收入来覆盖各类成本。恰恰相反,NGO可以通过合理运营,逐步实现资金自给自足,并发展壮大。Ebay公共事务部总监唐磊先生就此阐述自己关于NGO团队企业化管理的想法。“NGO也应有详细的岗位设置,也应建立起严谨的运营模式。企业关注的是实质,是过程,是NGO整个运营中的透明度、成果、数据、收效,没有这些实质,NGO可能就难以建立与企业的信任。”

各方代表纷纷表示,此次论坛为NGO的发展提供了交流与机会的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赛扶团队表示将定期举办类似活动,建立起NGO、企业、学生志愿者之间的资源整合平台。

NGO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在过去的十年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面对有限的市场容量和目前政策环境,目前NGO依然面对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筹集资金,如何推广品牌等等。目前,在中国尤其是本土的草根NGO很少有明晰的战略,很少有独到的组织文化,很少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很少有科学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很少有广泛的支持力量渠道,这也使得中国本土的草根NGO缺乏竞争优势。再者,从发展的眼光看来,有市场就有竞争,这就必然要求非营利组织能够以专业和成熟的方式有效地传播自己的理念和诉求,达成与公众之间善意的相互理解,建立并维护与公众之间的信任与互动,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娴熟的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卓有成效的开展组织的运作。企业及管理专家参与和介入到非营利性组织这个角色已成必然。而大众媒体的关注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持对于NGO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上外赛扶正致力于创建一个多方资源整合平台,初期依托定期小型沙龙,年度大型论坛等形式,邀请到各方嘉宾对于NGO发展过程中的热点话题、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也借此机会提供给多方一个自由的交流机会。

SIFE & SIFE SISU简介
SIFE(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是1975年美国的世界性非营利组织,中文全称为“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简称“赛扶”。赛扶致力于塑造全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商业精英,组织学生并指导、鼓励他们在赛扶的培训和带领下主导策划并实施商业社会实践项目,通过帮助社区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赛扶于2002年从上海进入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SIFE团队(SIFE SISU)成立于2003年,是最先成立的SIFE大学代表队之一,迄今为止已经参加了5届SIFE的年度比赛,并于2004年获得了中国区的总冠军,代表中国赴巴塞罗那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赛扶世界杯。2008-2009年上外SIFE团队最核心的项目为“中国民间非营利性组织(NGO)扶持项目”。上外SIFE团队已经同包括欣耕工坊,优爱在内的7家NGO开展了深度合作。

上外赛扶团队还与国际知名环保公益组织根与芽,上海浦东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心等机构开展了合作项目。接下去的一年时间里,上外SIFE团队将在继续与多家NGO开展深度合作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对NGO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向社会宣传NGO公益理念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力图为改善中国草根NGO的生存环境,并且帮助其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其能够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作出贡献。